生物质颗粒燃料能资源的特点
与矿物能源相比,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。
生物质颗粒燃料能蕴藏量巨大,而且是可再生的能源。只要有阳光照射,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会停止,生物质颗粒燃料能也就永远不会枯竭。
生物质颗粒燃料能源具有普遍性、易取性,几乎不分国家、地区,它到处存在,而且廉价、易取,生产过程较为简单。
可再生能源中,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可以储存与运输的能源,这给其加工转换与连续使用带来一定的方便。
生物质颗粒燃料挥发组分高,碳活性高,易燃。在400℃左右的温度下,大部分挥发组分可释出,而煤在800"C时才释放出30%左右的挥发组分。将生物质颗粒燃料转换成气体燃料比较容易实现。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灰分少,并且不易黏结,可简化除灰设备。
提倡生物质颗粒燃料能开发利用,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。大力开发生物质颗粒燃料能,就要积极植树、种菜,绿化大地,美化环境,净化空气,保持水土,减少风沙。在用科学方法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能后,剩余部分还可还田,改良土壤,提高肥力。
生物质颗粒燃料能源也有弱点,从质量密度的角度来看,’作为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不具优势,是能量密度较低的低品位能源。它质量轻,体积大,给运输带来一定难度,并且风、雨、雪、火等外界因素为它的保存带来不利影响。
生物质颗粒燃料意义
我国是能耗大国,调整能源结构,利用生物质能是必然选择。生物质经过压缩成型后,其体积大幅减小从而更便于运输、贮存和使用,解决了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关键难题,因此该技术及设备非常适合于生物质发电、工业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、农村新型炊事燃料。
主要具有如下深远意义:
1)替代煤,从而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。
2)实现碳循环,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。
3)增加农业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。
4)该技术及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,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